了解word-break属性
MDN上展示的语法为:
/* 关键字值 */ word-break: normal; word-break: break-all; word-break: keep-all; /* 全局值 */ word-break: inherit; word-break: initial; word-break: unset;
几个关键字值的含义如下:
- normal
- 使用默认的换行规则。
- break-all
- 允许任意非CJK(Chinese/Japanese/Korean)文本间的单词断行。
- keep-all
- 不允许CJK(Chinese/Japanese/Korean)文本中的单词换行,只能在半角空格或连字符处换行。非CJK文本的行为实际上和
normal
一致。
其中,break-all
这个值所有浏览器都支持。但是keep-all
就不这样了,虽然有一定的发展和进步 – Chrome44正式支持了,但是,iOS下的Safari8/9都还不支持(下表黄绿色的表示不支持.keep-all
)。换句话说,基本上现在移动端还不适合使用word-break:keep-all
更新于2018-01-09
今天再看兼容性,发现喜人:
上面的兼容性数据最小面那行文字很有意思:
Chrome, Safari and other WebKit/Blink browsers also support the unofficial
break-word
value which is treated likeword-wrap: break-word
.
翻译成简体中文就是:
Chrome, Safari以及其他WebKit/Blink浏览器还支持
费非官方标准的break-word
值,其表现就和word-wrap: break-word
一样。
OK,另外一个男主角登场了,word-wrap
.
了解word-wrap属性
MDN上展示的语法为:
/* 关键字值 */ word-wrap: normal; word-wrap: break-word; /* 全局值 */ word-wrap: inherit; word-wrap: initial; word-wrap: unset;
几个关键字值的含义如下:
- normal
- 就是大家平常见得最多的正常的换行规则。
- break-word
- 一行单词中实在没有其他靠谱的换行点的时候换行。
word-wrap
属性其实也是很有故事的,之前由于和word-break
长得太像,难免会让人记不住搞混淆,晕头转向,于是在CSS3规范里,把这个属性的名称给改了,叫做:overflow-wrap
. 哎呀,这个新属性名称显然语义更准确,也更容易区别和记忆。
但是呢,恕我赵某咳两声,也就Chrome/Safari等WebKit/Blink浏览器支持。
所以,虽然换了个好看好用的新名字,为了兼容使用,目前,还是乖乖使用word-wrap
吧。兼容性见下表(黄绿色的表示不支持overflow-wrap
新的标准属性的):
回归重点,word-break:break-all和word-wrap:break-word的区别
尼玛,说这两个声明不是兄弟都没人信,都有word
都有break
,位置都还一样,一个有2个break
, 一个有2个word
, 妥妥儿的用来迷惑大家的。我是花了好多年才没有把这两个记混淆,之前,每次用到都要查一下,晕死人的要~
这两个声明都能是连续英文字符换行,那区别在哪里呢?
您可以狠狠地点击这里:word-break:break-all和word-wrap:break-word的区别demo
会发现类似下图的效果:
可以发现,word-break:break-all
正如其名字,所有的都换行。毫不留情,一点空隙都不放过。而word-wrap:break-word
则带有怜悯之心,如果这一行文字有可以换行的点,如空格,或CJK(Chinese/Japanese/Korean)(中文/日文/韩文)之类的,则就不打英文单词或字符的主意了,让这些换行点换行,至于对不对齐,好不好看,则不关心,因此,很容易出现一片一片牛皮癣一样的空白的情况。
OK, 应该很容易get这个tips的。
至于如何记忆这两个CSS声明呢?
首字母走起:wbba(微博吧), wwbw(我五百万).
结束语,扯下word-spacing和white-space
word-spacing
是单词之间间距的,white-space
是字符是否换行显示的。